万州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州人注意!进入高发季!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就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21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近期气温攀升、降雨增多,
蚊虫孳生环境显著增加,
登革热传播风险升高。
登革热是全球重要的虫媒传染病,
传播速度快,
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
保障市民健康,
疾控专家为您详解登革热防控要点。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媒介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花斑蚊”)叮咬传播。该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呼吸道飞沫或食物传播。我国大部分地区(除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外)均有媒介伊蚊分布,具备传播条件,夏秋季(尤其是8—9月,南方如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为5—11月)是发病高峰。

登革热有哪些典型症状?

感染登革病毒后,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
“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持续3—5天后骤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双峰热”(退热1—3天后再次发热)。
三痛:剧烈头痛、眼球后痛(转动眼球时尤其明显)、肌肉关节痛(全身酸痛)。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皮肤明显潮红。
皮疹:通常在病程第3—6天出现,多为四肢或躯干的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其他:可能伴有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属于轻症,
可在1—2周内痊愈。
但少数患者(尤其是二次感染者)
病情可能迅速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出现严重出血
(如牙龈出血、鼻衄、
呕血、黑便、皮下大片瘀斑)、
休克(登革休克综合征)
甚至危及生命。
登革热的症状和流感、
基孔肯雅热有什么不同?
这三种疾病在初期都可能有
发热、疼痛、乏力等症状,
容易混淆,
但关键区别点如下:
登革热:蚊虫叮咬史+夏秋季+突发高热+三痛(尤其眼球后痛)+皮疹+潜在出血风险。
流感:接触史+冬春季+显著呼吸道症状。
基孔肯雅热:蚊虫叮咬史+夏秋季+突发高热+极度剧烈的多关节痛/肿胀/僵硬(远超登革热)+皮疹+关节症状长期化风险高。

哪些情况下要怀疑
自己得了登革热?

如果您符合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并出现突发高热,
伴随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皮疹、
面部潮红等症状中的至少两项,
就应高度怀疑登革热:

1.发病前14天内:曾在登革热流行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非洲、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旅行或居住。

2.发病时:您生活、工作或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已有登革热疫情发生或被官方通报。

怀疑自己患了登革热该怎么办?

一旦怀疑感染登革热,
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防蚊隔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立刻留在室内或有良好防蚊设施(纱窗纱门、蚊帐)的地方。即使去医院途中,也要做好防蚊措施(喷洒驱蚊剂、穿长袖长裤),防止被蚊虫叮咬而传染给他人。

2.尽快就医: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尤其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相对安全的药物退热止痛。

3.主动告知:务必主动、详细地告知医生您的旅居史(近14天去过哪里)、可能的蚊虫叮咬史以及居住地周边是否有登革热疫情。这有助于医生快速准确诊断。

4.休息与补水:在就医前后,注意充分休息,并补充足够水分(口服补液盐或清水)。

患了登革热该如何治疗?

目前尚无针对登革病毒的
特效抗病毒药物。
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密切监测病情、
及早识别和处理重症征象:

1.轻症治疗:充分休息。鼓励口服补液(水、果汁、口服补液盐ORS),防止脱水。呕吐严重或无法口服者需静脉补液。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止痛。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因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或导致胃黏膜损伤。患者及家属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特别是发热第3—7天(退热前后),是重症风险最高的“关键期”。

2.重症登革热的识别与救治: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需紧急送医:持续剧烈腹痛、持续呕吐、烦躁不安或嗜睡、明显出血倾向(牙龈自发性出血、呕血、黑便、皮下大片瘀斑、月经量过多等)、尿量明显减少、呼吸困难、四肢湿冷、皮肤花斑、脉搏细弱(休克早期表现)、肝肿大(肋下>2cm)。

疾控专家特别提醒
预防是关键!

一是做好防蚊灭蚊,
二是清除蚊虫孳生地,
三是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防控工作。
预防登革热,人人有责!
让我们行动起来,
从清除身边每一处积水做起,
共同构筑防蚊灭蚊屏障,
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来源:平湖万州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州生活 ( 渝ICP备1400494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26168492|渝公网安备 50010102000669号

GMT+8, 2025-8-1 03:01 , Processed in 0.09890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