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和修复工程项目被纳入 国家“十四五”期间 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 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 中央对该项目奖补20亿元资金, 首期6亿元资金已到位,
记者 冉孟军 摄
8月16日上午, 记者在红砂碛滨水生态公园内看到, 作为万州区滨江地带边坡 生态修复项目的建设内容之一, 这个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的修复项目 已完成80%的建设内容, 其中生态修复面积就达到了26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 长江大桥北桥头护坡完成场平及路基开挖。
红砂碛滨水生态公园充分利用场地自然条件以及水位线变化,采用雨水花园的设计手法,因地制宜设置下凹式绿地、生态荷花池、人工湿地、自然滩涂以及生态护坡,实现了吸水、渗水、净水、蓄水、放水的生态功能,实现自然生态修复,打造了兼具生态、休闲、娱乐、服务、观赏等功能为一体的弹性景观。
记者 冉孟军 摄
按照计划, 在2023年和2024年, 我区还将在水位线消退至152米以下后, 分别实施滨江地带边坡生态修复共计60公顷, 种植乡土树种等后续工程。
记者 冉孟军 摄
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工会主席周黎:“我们通过在北滨大道外侧消落带坡顶栽植三角梅,打造城市红丝带;在低水位滩涂撒播狗牙根草籽,打造江边大草原。同时,每年根据长江水位的涨落,利用护坡和滩涂,适时种植波斯菊、硫华菊、虞美人等野花组合,打造城市景观花海。这样的新方式,既保持了消落带的水土,又营造了城市新景观。”
在“十三五”期间, 湖北和重庆 已分别在三峡库区库首和库尾 实施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 库首主要解决了三峡大坝周边土壤污染、 岸线侵占、水土流失等问题, 库尾主要解决了长江及嘉陵江交汇区域 森林退化、山体屏障破损、 水污染等问题。
记者 冉孟军 摄
此次获批项目处于库区中间区段, 也就是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问题 最突出的区域, 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协同上下游试点成效, 将达成项目区水环境质量 持续稳定达到Ⅱ类的总体目标。
据了解,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幅员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跨越万州区等6个沿江区县。工程计划总投资55.38亿元,按照生态本底和地形地貌特征,划定8个修复单元,统筹部署9项重大工程,54个子项目,系统推进上中下游、山上山下、左右岸、干支流综合治理与系统修复。
其中,万州区计划总投资11.1亿元,今年已下达中央奖补资金1.05亿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区将大力推进包含“三峡库心”武陵镇段滨江地带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在内的22个项目,主要涉及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绿化提升、地质灾害治理等方面。
接下来,我区将以三峡库心武陵段、长江南岸城区段为重点,采取恢复湿地、修复受损岸线等工程措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同时,我区还将建立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长效机制,按时分期完成各项任务,确保每年有亮点,每年有成效,力争到2024年全面完成项目建设。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邓礼勇:“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项目完成后,将提高长江滨江沿岸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恢复湿地、消落区、受损岸线生态功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来源:微万州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