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州人注意!三伏将至,最凶险的40天即将来临!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4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0 10:2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根据2019年二十四节气表来看,7月7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11个节气小暑。

小暑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方天气开始炎热起来,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意味着我们要准备进入“焖烧锅”模式了。

不过今年万州的这个小暑可一点也不“暑气”。
经历屡次入夏失败之后
接下来的天气趋势会如何发展呢?

万州气象台消息

晴热天气会持续到后天,周四傍晚开始各地陆续转为阵雨天气,主要降水时段 在周四晚上到周五上午,局地雨量甚至可达到中到大雨。



虽然下雨看着就烦,
但当天气真热起来的时候,
说不定大家又要想念它了,
所以好好珍惜眼下的凉快天气吧,
因为小暑一来,
紧接着就将进入“三伏时间”。

从日历表上看,本周五(7月12日)入伏,8月20日出伏,共计40天。

其中初伏:7月12日—7月21日;中伏:7月22日—8月10日;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三伏天注意以下四点

1、谨慎用空调

我们在用空调的时候,室内外温差一定要小于7℃,尤其是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来说,特别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差。因为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以致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脑栓塞。

室内的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是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湿度,湿度过大,霉菌和细菌等各种微生物容易侵扰我们的机体。

2、三伏天宜养心

《素问.六节藏象论》里讲:“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下气。”按照中医五行理论,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养心为夏季保健的一大关键点。

三伏天尤其要注意养好心脏。三伏天因为出汗较多,如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会引起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致使血管栓塞,极易引起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因此,三伏天不要等到口干舌燥,平时就要多喝水,并养成睡前半小时和清晨起床后喝水的习惯。

在精神调养方面,《养生论》强调,夏季“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古人倡导“心静自然凉”,在三伏天宁心静神尤为重要。

养心,就要做到精神安静、喜怒平和,多做一些比较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以保持心情舒畅。

3、三伏天宜祛湿

湿邪是三伏天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那么,我们如何祛湿呢?我们都知道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下面也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讲如何祛湿。

●  祛外湿

外湿产生的原因有:外感湿气、气候潮湿、久居湿地、感受雾露、涉水淋雨等。

如何祛除外湿:外湿主要靠大家自己注意哦,这里主要讲讲外湿引起的空调病。

三伏天本来空气就潮湿,室外炎热的环境会导致人的腠理开泄,毛孔打开。当突然进入空调房,风寒湿就会趁机侵入人体。

其中,寒邪会通过人体开放的腠理侵入人体的阳卫之气,人体宣而不得宣,发而不得发,人体就可能出现畏寒、发热、头疼、头晕等外感寒邪的症状。所以,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中。

●  祛内湿

产生内湿的原因有很多:过食辛辣、恣食生冷、嗜食肥甘厚味等都容易影响脾胃运化津液,凝聚成湿。

中医认为湿气乃中土之气,脾在五行中属土,同气相求,故湿邪易困阻脾,而且脾胃虚弱与湿留体内往往互为因果。

三伏天湿气重,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再加上此时大家喜欢冷食,更加造成湿困于脾,所以夏季祛湿重在健脾阳。

4、三伏天宜祛暑

三伏天在户外很容易中暑,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中暑症状:初见发热、头昏、烦渴、疲倦、少汗,继则高热神昏、烦躁、抽搐、四肢厥冷,甚则引起死亡。中暑发病急,转变快,且易伤津耗气。

中暑原因:多因处于高温环境,体内汗液蒸发困难,导致机体产热大增,从而造成热量在体内积聚所致。

中暑后怎么做?首先,将中暑者移至阴凉处,解开衣领,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如有条件可用毛巾浸热水敷脐腹部,口服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散。或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过的纱布,上下刮背脊两侧、肋骨两侧或额头,出现紫暗色即可,也可涂上清凉油刮。

体质较弱者,要避免在烈日下行走时间过长,并做好防晒,还可口服十滴水预防。在额头涂清凉油也可预防中暑。藿香正气散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是防治中暑的经典名药,可备在身上。

来源:万州气象台及网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州生活 ( 渝ICP备1400494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26168492|渝公网安备 50010102000669号

GMT+8, 2025-5-25 19:16 , Processed in 0.0901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