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舒适的环境和温度 是否犯困时仍在坚持? 车辆➡️“行驶模式” 大脑➡️“待机模式” 双眼➡️“关机模式” 恍惚的瞬间危险也悄然降临
近日,万州的张某某就因犯困时仍坚持开车发生了事故,幸好全程系好了安全带……
3月16日17时10分许,万州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分水公巡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G318国道1878公里370米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小型客车撞上了路边护栏和堡坎,有人受伤。接到报警后,大队民警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并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
在现场,民警看到一辆渝A03***白色小型客车头“顶”堡坎停在路边,前轮被卡在排水沟里动弹不得。车辆引擎盖向上翘起,车头被撞得豁开一大块,驾驶室里的安全气囊已弹出,整车受损严重,驾驶人张某某也在碰撞中轻微受伤。
该路段虽然是国道,但道路平坦,当天天气条件也很好,怎么就发生事故了呢?难道是酒驾?
民警立即对驾驶员张某某进行了酒精呼气式检测,测试结果显示张某某并未饮酒。据张某某陈述:当天下午他驾车沿G318国道行驶,因中午未午睡,行车途中张某某感觉有些疲乏犯困,但他想着坚持一会儿就好了,没想到一个恍神失去了对车辆方向的控制,车辆驶入对向车道剐撞护栏后回弹至原车道,又撞上道路右侧的堡坎才停了下来。幸好当时道路上的车辆都及时进行了避让,而张某某也因系好了安全带,才没有酿成更严重的后果。但这3秒钟的惊险瞬间,却让人感到一阵后怕。
民警通过调取事故路段监控视频,还原了事故发生的全过程。
张某某犯困时仍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未确保行车安全是造成本次事故的根本原因,交巡警依法认定其承担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春季气温升高,温暖惬意,开车时很容易使人感到困倦。很多驾驶员认为“再坚持一会儿没关系”,但困倦状态下驾驶人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迟缓、精力不集中等现象,严重影响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当困倦程度严重时,驾驶人甚至可能出现短暂睡眠,完全失去对车辆的控制,极易导致交通事故。
那么. 如何正确避免驾车犯困 交巡警有妙招
合理安排出行计划,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白天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2小时。
中午和下午是困倦高发时段,如果开车前没睡好,最好推迟行程。驾车途中一旦感觉犯困,要及时选择安全的地带停车休息,或下车活动腰腿、颈肩等肌肉,待缓解后再继续行驶。
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驾驶,因为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开车,会导致肌肉僵硬引发疲乏,驾驶人可在开车时小幅度调整坐姿和深呼吸进行放松。如果行车中有困乏感,可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特别提醒
驾车一定要警惕“假清醒”状态。有人觉得开车犯困用抽烟、喝浓茶提提神就行了,殊不知这些方法只能短暂刺激神经,过后反而会加倍疲乏。只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才是确保驾驶人保持良好状态的“良药”。
其次,安全带虽小,却是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规范系好安全带能有效防止和降低交通事故损害程度。温馨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无论是驾驶人还是乘客,上车后第一件事就是规范系好安全带,确保出行平安!
来源:万州交巡警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