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生活君 于 2021-7-4 14:29 编辑
今年5月20日,万州区某居民遭遇“冒充领导类”诈骗,被骗金额15万元。接警后,警方正对此案加紧侦办。
警方反诈宣传(资料图)
诈骗过程分解:
第一步:微信名为Z某某(某镇党委书记)添加受害人为好友,称该微信号是工作微信,平时很少用。
第二步:“Z书记”给受害人发信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受害人非常高兴。随后“Z书记" 让受害人第二天上午9:30到他的办公室单独谈话,受害人欣然答应。
第三步:第二天上午7点多,“Z书记”发来信息, 称上级组织部门正在对他进行考察,需要给上级领导包点红包,但自己不方便直接给领导红包,于是让受害人帮忙转账。随后,“Z书记”发来上级领导的账号和用户名,受害人答应帮忙。
第四步:“Z书记” 让受害人将其银行卡账号和用户名发给他,受害人马上向对方发送了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和用户名。
第五步:很快,“Z书记”给受害人发来一张手机银行转账记录截屏,上面显示“Z书记”已向受害人账户转账15万元。
第六步:但过了一会,“Z书记”又发信息称:自己误选了24小时到账,让受害人别等钱到账,先给上级领导转过去。受害人对此过程深信不疑,立马就给上级领导账户转账了15万元。
第七步:24小时过后,受害人仍旧没有收到转账,他给“Z书记”发信息,才发现已被对方拉黑。
受害人赶紧给Z书记打电话,Z书记称,他从未让受害人帮忙转过账,并让其赶紧报警。
“冒充领导”类诈骗伎俩揭秘:
“这类诈骗的易受骗群体通常为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人员。”警方介绍,犯罪分子通过政府网站、企事业注册登记网上公开信息等渠道,获取党政、事业单位领导个人、职工信息,随后冒用单位领导的头像、姓名注册微信、QQ,并主动添加其单位下属。
警方反诈宣传(资料图)
随后,骗子用关心下属的口吻,对受害人“暖心关怀”,骗取其信任,降低其戒备之心,甚至还会主动提出帮受害人解决困难,让受害人对个人事业发展浮想联翩。
当受害人感觉与“领导”更亲近时,骗子趁势而为,以自己转款不便为由请其下属(受害人)代为转账,转账理由“花样繁多”,比如送礼、请客等等,中途则以错误操作、未实时到账为由,让受害人先行垫转资金,从而完成诈骗。
警方提醒:
对于以领导、亲人、同事、好友等名义,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要求市民转账汇款的,请第一时间打电话与其本人联系核实,以免掉入诈骗分子精心布下的陷阱!
市民切记:网络汇款的截图不可信,钱未到账而要求代转的几乎都是诈骗!
来源/三峡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