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国家卫健委回应!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3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13:4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国家近年来,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效果如何?
此次调整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我国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国家卫健委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近年我国生育政策多次调整
效果如何?

国家卫健委负责人表示,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目前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16.6%提高到2020年的17.95%。

近年来,由于政策调整原因全国累计多出生二孩1000多万人。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近年来的50%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从2013年的118降至目前的111左右。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
为什么出生人口仍有下降?

国家卫健委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出生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生育妇女规模减少,婚育年龄推迟

一方面,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规模不断下降。“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规模年均减少340万人,2020年同比减少366万人。

另一方面,婚育年龄推迟造成当期生育的妇女减少。2006—2016年,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初育年龄分别从23.6岁、24.3岁推迟到26.3岁和26.9岁,20—34岁女性在婚比例从75.0%下降到67.3%。

此外,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连续7年下降,从2013年的1347万对下降至2020年的813万对,减少40%。其中,初婚登记人数从2386万人下降至1399万人,减少41%。

二是群众生育意愿降低

目前,我国“9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仅为1.66个,比“80后”低10%。

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显示,有生育二孩及以上打算的妇女,仅不足半数实现了再生育。

教育、住房、就业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成为影响家庭生育抉择的关键。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和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调查显示,因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没人带孩子”的占51.3%,女职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其中降幅超过一半的达42.9%。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国际多项调查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平下降。受疫情影响,年轻群体就业、收入状况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婚育安排进一步延后或取消。

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与2019年同期比较下降幅度较大,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一定关系。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国家卫健委负责人表示,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20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0%,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十四五”末期将由轻度老龄化转入中度阶段(占比超过20%),在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阶段(占比超过30%)。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长期看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减轻老年人口抚养比,缓和代际之间矛盾,增加社会整体活力,降低老龄化峰值水平。

来源/央视新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3

帖子

11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6
沙发
发表于 2021-6-1 14:23: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重庆
国家应该把当年超生的罚款还回来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州生活 ( 渝ICP备1400494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26168492|渝公网安备 50010102000669号

GMT+8, 2025-5-14 00:11 , Processed in 0.07356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