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州生活 于 2018-8-6 11:04 编辑
最近,因长江二桥检修断道, 为方便万州市民过江, 停用二十多年的对河轮渡再次“重出江湖”, 苎溪河码头又热闹起来了!
搭上渡轮 吹着凉爽的江风, 欣赏沿江两岸的美景, 就这样悠哉悠哉……
十余分钟就能从江南到万达, 网友纷纷排队“打卡”上下班, 轮渡也在一夜之间变成名副其实的“网红”
生活君作为 80年代出生在长江边的孩子 大小小小的轮船勾起童年满满的回忆 脑海里隐约浮现 小时候趴在外婆家阳台看轮船的情形 记得第一次坐轮船是同父母一起去重庆
▲80年代的港口(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你们, 还记得那些曾经遥望的轮船吗? 生活君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川江客轮的老照片 让我们一起追忆那些逝去的岁月吧!
不忘川江客轮,怀恋那逝去的岁月
早些年,三峡库区交通不怎么发达, 如果要从重庆到长江沿岸的城市, 乘坐长江客轮便是最好的选择。
那时客轮的庞大身躯实在是令我们着迷,总向往着它能载我驶向远方和大海。
最开始的时候2字头是2000匹马力,4字头就是4000匹马力,拖轮4位编号。后来长航分为4个分公司,重庆前面加0,武汉前面加2,芜湖前面加4,南京前面加6,上海前面加8。
川江上两艘轮船合拖驳子。通过川江航道,峡区人互通有无,并将当地的土特产品运往山外。同时川江水道也成了长江沿线省区物产流通的黄金水道。
同时也带领建在长江边的重庆城一步一步走向繁荣。
▲九龙坡港,民生公司登陆艇。
▲长航00号的末年,看着让人十分感伤!
▲00号最后的全家照。
▲工作人员在根据川江涨退水情况,对绞滩船系泊定位
▲嘞一张最经典。
▲夕阳下的船舶
▲当年在整治鸡扒子滑坡河段时的情景
▲老洪崖洞!
注释:川江,在古代又称江、江水或大江,唐代以来,或称蜀江、汉江。其中,重庆以上的370公里为上川江,重庆以下的660公里称为下川江。下川江所流经的三峡地区,因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所以又有“峡江”之称。重庆市江津区附近河道呈“几”字形,亦称“几”江。
客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客轮上或宽敞或狭窄的房间,有时候能收看中央一台的电视,还有浴室。
▲里面还有餐厅,已经像个小商业体。
▲房间也分几等,最差的是五等舱,一层3张床,人很多,到了春运时,以前这些床位再挤也有人买。
▲80年代客轮上漂亮的服务员
客轮,梦回三峡永远的老川渝
▲江渝1号在瞿塘峡航行
▲江渝2号
▲江渝3号
▲江渝4号
▲江渝5号
▲江渝6号停靠万州港
▲江渝7号
▲江渝8号
▲江渝9号
▲江渝10号
▲江渝11号
▲江渝12号
▲江渝13号
▲江渝14号准备停靠巴东港
▲江渝15号
▲江渝16号
▲江渝18号
▲江渝19号
▲江渝21号
▲江渝22号
▲江渝106号
▲江渝108号
▲江渝110号
▲江渝111号
▲江渝113号
▲江渝114号
▲江渝115号
▲江渝116号
注:老江渝诞生于1984年7月1日。那一天,由长江轮船航运总公司决定对长江上所有的“东方红”系列客轮启用新船名。按照船舶所属管理分局,以“江申”、“江芜”、“江汉”、“江渝”加编号命名。“江渝”系列表示客轮属重庆分局。在江渝系列发展的近20年时间里,最多时曾有20多艘客轮。那些年里,有一些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先后乘坐江渝游览过三峡。
随着时代的变迁, 库区汽运、机场、动车、高铁不断出现, 交通越来越便捷, 客轮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尽管如此, 川江是巴渝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搜索整理这一期稿件的过程 让小编我非常感动, 因为正是这一艘艘轮船 载来了万州、开县、云阳等地如今的繁华。
也因为有了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平湖山城才得以聚集这么多的人气和财富, 继而一步一步走向今天, 那段辉煌的川江岁月,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本文图文来自天涯社区用户陶灵、斯德哥尔摩汉三以及新浪博客博主梦回三峡、景雪文化等多名网友,在此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