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生活君 于 2025-8-25 14:50 编辑
近日, 重庆市教委发布学校登革热等 重点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清单 (以下简称清单), 要求各学校在开学前 集中开展一次校园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据悉, 根据校历安排, 重庆中小学幼儿园秋季学期 将于9月1日正式开学行课。 清单共包括勤科普、除积水、清垃圾、灭成蚊、防叮咬、严监测、制预案、储物资八个方面。
·划重点·
01勤科普 (一)通过集中培训、分散自学等形式,组织开展一轮针对重点人员的《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专项培训,确保大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分管副校(园)长、卫生副校(园)长、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关键少数”对重点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应知尽知、应会尽会; (二)通过公众号、班级群、家长群等渠道和课堂、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电子屏等载体,推送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其他常见传染病健康科普知识,增强师生员工自我防护能力和主动就诊意识; (三)密切校家联系,倡导家长、学生开展家庭驱蚊、灭蚊和防蚊工作; (四)聚焦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和水痘、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肺结核、流感等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精心策划、认真上好一堂主题健康教育课,引导学生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02除积水 (一)全面清理校园各类积水容器(缸、罐、碗、盆、壶、杯、桶、瓶、瓦片、花盆底盘、泡沫箱、废旧塑料水管等)、植物容器(竹筒、树洞、大型植物的叶腋、叶子壳等)、石穴(天然石穴、石缝、假山石穴、人工石槽等)、特殊容器(废旧轮胎、工地水泥地基槽、水泥池、薄膜皱褶等)积水,翻盆倒罐,彻底清理蚊虫孳生场所; (二)特别注意查找并清除灌木、草丛、夹道、遮盖处等阴暗处的容器积水; (三)及时清理并疏通低洼积水路段、水沟、下水道等易积水地方; (四)对于难以清除的孳生地,或室内水培植物水体、室外景观水体、建筑物天台排水沟等,可使用缓释灭幼剂投放(颗粒剂)或喷洒(悬浮剂等); (五)对确需盛水的容器,要5—7天换水1次,对种养的水生植物除勤换水外还须清洗根须,确保无蚊幼孳生; (六)景观水池等大型水体通过定期施药或养鱼(如鲤鱼、鲫鱼、孔雀鱼、斗鱼)等措施防止蚊幼孳生; (七)不能清理的废旧轮胎可打孔排积水,或投放灭蚊幼剂防止蚊幼孳生; (八)开学前,在属地疾控部门的指导下,集中开展一次布雷图指数法监测,确保布雷图指数(BI)小于5。
03清垃圾 (一)开学前集中开展一次校园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彻底清除校园各类卫生死角,让蚊虫无处可藏,消除蚊媒孳生源头; (二)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每天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绿化带、排水渠、厕所、天台、设备间、垃圾收集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彻底清扫,校园垃圾日产日清,保持校园环境卫生整洁。
04灭成蚊 (一)根据学校所在社区的统一安排,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入校灭蚊; (二)开学前,在属地疾控部门的指导下,集中开展一次灭蚊行动; (三)密切关注属地蚊虫密度,超过阈值后应按属地疾控部门要求并在其指导下,科学选择药械,规范开展灭蚊。
05防叮咬 (一)引导师生清晨和傍晚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外露的皮肤涂抹蚊虫驱避剂; (二)寄宿制学校宿舍应安装纱门、纱窗,倡导学生使用蚊帐、驱避剂等防蚊措施; (三)必要时可在教室、办公室、阅览室、食堂、实验室等场所使用电热蚊香液等方式驱蚊。
06严监测 (一)秋季开学、国庆假期结束后,加强近14天内有市内外风险区旅居史师生的健康提醒、筛查登记,引导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主动报告; (二)对有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可疑症状的师生,引导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规范治疗,主动告知医务人员2周内的旅居史,诊治情况同步报告学校; (三)教育引导师生原则上不带病上班、上课,治疗(或在家休养)期间,要做好物理防蚊措施; (四)全面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苗头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07制预案 (一)制定并完善重点蚊媒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病例报告流程和隔离方案; (二)成立以学校书记、校(园)长为组长的重点蚊媒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小组,一旦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并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控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属地疾控部门和教育部门报告,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规范,严禁迟报、漏报、瞒报。
08储物资 (一)学校医院(医务室)配备体温计、外科口罩等医疗物资; (二)后勤部门配备驱避剂(含避蚊胺成分)、拟除虫菊酯类、消杀器械等防蚊灭蚊药械。
来源:重庆市教委体卫艺处、重庆教育、新重庆-重庆日报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