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来果园路的飞马雕塑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4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0:0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城市雕塑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

而且城市雕塑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当要建造一个城市雕塑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也很多:首先是雕塑所处的环境,要让新建造的雕塑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统一,不会看起来觉得别扭。

其次雕塑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一味追求高大,形式千篇一律,如果是这样,雕塑就不能体现城市独特的文化了。所以雕塑还是要有创意最好了。

那么,咱们万州的雕塑有哪些?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徜徉在万州街头,那一座座翩然而至的城市雕塑,恰如一双双灵动的眼睛,呈现着万州的古律新韵:它们或端庄沉静,或灵动俏皮,或取其天成,或抽象现代,表情生动而丰富。

在富于层次的自然地理空间上,这些雕塑透露着新三峡、新万州的动感与活力,为平湖万州注入了更多的地域元素与文化符号,抑或“城市之灵”。


“腾飞” ——承载了万州人80年代的记忆

位于果园路与新城路相交路口处的 “腾飞”雕塑,被万州市民习惯性地称作“飞马”。雕塑的主体有两个,骏马和马背上的女子。只见这骏马前腿双蹄腾空,昂首跃起,两条后腿稳稳地立在地上。

它鬓毛飞扬,引颈嘶鸣,身上的肌肉均匀健硕;马背上坐着的短发女性左手执缰绳,右手自然地放在身后,整个身体贴紧马背,却有自己的轻盈,似乎随着骏马奔驰,在风中轻快地舞蹈起来。女子神态安详,充满活力,望向飞马奔驰的方向,头发和长长的裙摆都呈流线造型向后飘去。


这座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雕塑采用具向手法,仔细勾勒“飞马”形象,较为抽象地表现马背上女子的体态、身形,将骏马飞奔的力感和女子的柔美欢快有机统一,突出对比骏马神勇无羁、向天长啸与女子专注无畏、智慧健美,充满张力。

这座雕塑唤起了我们属于80年代的记忆。

那时,手写书信,还是人们异地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那时,没有手机、WiFi;那年代,改革开放的东风渐起……“一马当先”、“快马加鞭”“马不停蹄”……马,代表了万州人民对新世纪的展望与信心,而纵马飞奔的女性是力与美的结合。人们正翘首等待美好未来……


“三羊开泰”——万州现代商业见证者

位于万州白岩路与太白路、高笋塘交汇处。3只金属小羊呈“品”字形伫立在万州最繁华的高笋塘商圈核心地带。在熙熙攘攘的车流与人潮中,它们四蹄有些拘谨地收拢。弯弯的羊角指向天空,金属质地的身体发出白亮亮的光泽。

大概是看见万州街头的繁华热闹,小羊们颇为吃惊,于欢喜之中见证了万州现代商业的发展。


万州高笋塘商圈的繁荣应该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将白岩路与太白路联通的“双白路”。从“三羊开泰”窥见万州的沟通共融、兼容并蓄、积极进取的精神。当然,小羊让人们想起了自然,想起了草地,想起了纯净的空气。


“拓荒牛”——三峡移民精神的诠释

在万州长江大桥北岸桥头,“拓荒牛”雕塑静静伫立在一片青青花园中,显得端庄厚重。该雕塑高7米,长6.6米。基底正面刻有“拓荒”二字。基底左面刻有建桥简记及其 434名捐资人。


这是为了纪念万州长江大桥而建的,而万州长江大桥又是因五桥移民新城而生的。“拓荒牛”雕塑建设时间为1997年。这一年正是牛年,地点老名又叫“黄牛孔”。两个“牛”,激发了人们的灵感。用一头埋头耕耘的牛来表达三峡库区移民的奋斗、实干精神再恰当不过。


作品用高高隆起的牛的背部线条,突出了主体的精神内核。对主体的其他部位则给予简化。基座上的文字,记录了大桥建造的过程,对捐资建桥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铭刻。雕塑所在的水之畔、山之间的地理位置,开阔的花园式布局,更加突出了“牛”勇于开拓、埋头苦干的顽强勇敢,留给人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长江·母亲”——万州人的母亲河情结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在艺术家们的心中,长江是值得无数遍讴歌的题材。坐落于三峡学院老校区大门内广场中央的雕塑“长江·母亲”,是四川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汪碧波教授的作品。这座雕塑,用直观的形象表达了长江儿女对长江母亲的深情,为万州增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气息。


整座雕塑呈“山”字形。高10米,宽19米,厚8米,用455块青石镶嵌组成,共刻21个人物图像。正面为一位母亲,正怀抱婴儿哺乳。母亲有力的大手托举婴儿在胸前,婴儿专注地吮吸着母亲的乳汁。

母亲的两侧、身后人物群像为三峡民间传说雕刻。巴人、巫舞风格浓郁。雕塑为中空,里面设有石桌、石凳,内部石壁上绘有壁画。巧妙的设计,兼具三峡揽胜与休闲风情,又颇有洞中探险的意味,充满趣味。


长江母亲是一种意向,艺术家用了重工表现母亲的长发、面庞,有力的手臂等处,刻画出心目中“长江”的形象。手法粗狂,大气磅礴。母亲掌中的婴儿、身上的民间传说人物,融入对“长江母亲河”的情感,融合巴山蜀水的民间传说,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天城鼎”——重庆直辖前的记忆

“天城鼎”位于万州大桥桥头。鼎的正面是大篆刻“天城”二字。周围饰以螭龙纹。鼎后侧有两个圆弧形立耳。下部是两个柱形双足。鼎身后部嵌入山体的石壁中。山崖上栽植花卉灌木。年深日久,青苔蔓延,方鼎满身苍青,凭添些古韵。


随着时间的流逝,作为万州前身“三区”之一的“天城区”,已经成为了历史。在轰轰烈烈的三峡工程建设中,虽经历多次体制变化,也不曾影响它的突飞猛进与日新月异。


“三峡移民大观图”——万州移民文化的浓缩

当你经过周家坝街道三环路、云梯公园附近时,会看见一座青石组雕。这座被称为“三峡移民大观图”的雕塑群建于2000年,分布在一块约15米高,60余米长的山体横断面上,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


雕塑内容分为三峡大移民、三峡库区大迁建、三峡库区新面貌三个部分。画面上青山叠翠,江水滔滔,川东民居瓦房幢幢、石阶层层;移民搬迁后,街道齐整、楼群林立;人物神情各异,栩栩如生,而有一定的夸张、变形,体现各种身份的库区群众在党中央的号召、指挥下,团结一心,积极支持、参与移民搬迁建设。

60多个不同面貌、不同动作的人物在石壁上呈现。题材宏大,注重细节刻画,观之犹如史诗,感人至深。


春夏秋冬,花红叶绿,人们来公园休闲、健身,爬上梯步的顶端,就可以欣赏到“三峡移民大观图”。随着亲切朴实的画面进入眼目,那轰轰烈烈的移民迁建历程,三峡库区群众“为国家、舍小家”举家泪别故土的种种情形便“又上心头”。


“城市的眼睛”——让万州放眼世界

“城市的眼睛”位于天城大道万州海关旁。雕塑高20米,宽15米。一只欣欣然张开的蓝色眼睛,被两块直立的山体托起。眼睛为金属材料,风吹日晒都不会发生颜色变化。

向东一侧的眼脸处,有三只翩翩飞翔的白色小鸟,与蓝色眼睛相映衬,让人联想起天空上舒张着白色羽翅的小鸟。自然和谐的主题跃然入目。眼睛中央有一个带许多小孔的黄色眼球——夜幕降临,在现代光电技术的调控下,从这些小孔中散发出明亮的光线,化身灵动的彩球,渲染着城市的夜景。


与其说它是一只观赏万州美景的眼睛。毋宁说它蕴含了万州人要有放眼世界的胸怀与格局。


何其芳塑像——万州文化的骄傲

何其芳雕塑位于五桥江南中学旁,梨花路上的“其芳诗苑”内。何其芳,祖籍万州,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塑像刻画了诗人半坐、静心思考的一个场景。何其芳身穿长衫,左腿内盘,右膝竖起,右手抚着右膝,左手握着卷成筒状的几页稿纸,凝视前方,仿佛正在思考下面的诗句。

他的左侧,靠腿放着一把油纸伞,或许是待思考累了,随时可以撑着伞去外面走走。旁边堆放着写有《画梦录》的书稿。诗人的身后,有一壁写着隶书体“其芳诗苑”的幕墙。雕塑周围绿树环绕。公路边的“其芳诗苑”显出几分幽静。


生于万州的何其芳,是万州的文化名片。其芳先生躬身事学、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挚爱家乡、报效国家的情怀被人们深深怀念,并始终激励着人们辛勤耕耘,奋发有为。


除了上述的外
万州还有这些雕塑
流杯池仙子


流杯池诗人


二龙戏珠柱(原位于万州大会堂前)


西山公园红军雕像


烈士墓园雕塑


太白岩上的李白


天子苑


兴茂美食城


和平母子像(原位于和平广场)


甘宁像


西山公园十二生肖


万家坡汉马酒店-马头雕像


巴乡村前的厨子


万三中雕塑


太白酒厂


万达一号门前-板凳龙



万州还有哪些雕塑?评论区欢迎留言…

文章来源网络,部分有删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州生活 ( 渝ICP备1400494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26168492|渝公网安备 50010102000669号

GMT+8, 2025-5-26 05:40 , Processed in 0.07282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