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金面具、青铜神树、青铜尊等文物让大家大开眼界。三星堆遗址的发掘,让古蜀文明更为绚烂多彩。而这背后还有一位万州人的付出——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研究员雷雨。
今年58岁的雷雨出生于万州高笋塘,并在万州生活学习多年,是万二中1980年的文科毕业生。1984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就分配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院)工作。30多年来一直坚持在三星堆遗址工作站考古一线,并主持完成了“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程”“广汉三星堆遗址”多个国家级考古项目和文物保护项目。
刚开始参加工作,雷雨就一直致力于三星堆遗址的研究。多年来,主持了《三星堆——1980-2005年考古发掘报告》、2012—2018年三星堆遗址系列考古发掘报告的整理、编写工作以及“十四五”期间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可以说是三星堆遗址考古方面的权威专家。央视新闻频道还对他进行了面对面专访。
在三星堆考古发掘中,雷雨更是坚守在一线现场,保护发掘了100余根象牙以及玉琮、有领玉璧、玉凿、金面具、金箔饰、青铜面具、青铜人头像、青铜神树、青铜尊、陶器等500余件珍贵文物,进一步确定了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国都城在西南地区青铜文明的地位,充实了三星堆文化的物质遗存和思想意识方面的材料。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郊,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鸭子河)南岸。遗址面积1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即外城墙合围区域约3.6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先秦时期遗址,是我国长江青铜文明辉煌的代表。
三星堆文化年代从距今4100年延续至3200年,即夏商时期。三星堆文化典型的小平底罐、鸟头把勺、尊形壶等陶器以及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铜立人像、铜神树、玉璋和金面具等是其作为地方文化的典型象征,而铜牌饰、玉戈、玉琮、封口盉、高柄豆等则体现了三星堆文化与同时期国内其它地区考古学文化,尤其是中原地区夏商文化的交流。
雷雨表示,他们还将继续对新发现的三星堆“祭祀坑”开展精细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并在“祭祀坑”的外围勘探发掘,把握祭祀区的整体格局、形成过程,以期系统、全面地把握古蜀文明祭祀体系。并将三星堆遗址纳入整个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体系,为进一步认识巴蜀文明内在特质和联系,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文明化进程而努力。
三星堆遗址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期待雷雨和他的团队 带给我们更多精彩消息。
来源/平湖万州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