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0日早上7时许,万州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陈家坝大队到报警,称南滨大道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小车撞上道路中央隔离护栏,车辆受损,有人受伤。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对伤者进行救助,并对事故进行勘察。
经查,事故发生时小车驾驶人李某(女)驾驶渝FL53**小车,沿南滨大道由长江之星往长江二桥方向行驶。当行驶至南滨二支路路口时,李某突然驾车撞向道路中心隔离栏,造成护栏和车辆受损,李某受伤。
民警调取了事故路段的监控视频,通过监控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道路上车辆并不多,视线也很开阔,李某怎么会突然撞上隔离栏呢?据李某称述,由于母亲生病,自己头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再加上春季容易犯困。事故发生时李某感觉很疲惫,眼睛有点睁不开,就那么恍惚了几秒钟,事故就发生了。
春季易犯困
开车打瞌睡是极度危险的驾驶行为,特别是进入春季,大家一定要做好“春困”防范。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季易犯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的转换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短暂生理现象。驾驶员在春季时节驾车时,应避免“春困”带来的安全影响,降低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几率。
午后易疲劳
一天之中人犯困时间多发于午后、傍晚、午夜三个时段。
【午后】经过上午的工作,人的大脑神经已趋于疲劳,反应灵敏度减弱;
①如果中午时分,饥肠辘辘,腹中空空,会加重困顿感;
②而午餐后人体内大量血液作用于胃肠等消化器官,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因此会出现短暂的困倦感和注意力分散;
【黄昏】时分光线由明转暗,驾驶员容易出现视觉障碍,导致判断失误;
①如果是长时间驾车出行,经过一天的自驾劳顿后,会出现眼干、喉燥、头晕目眩、打哈欠等疲倦症状;
②如果是晚高峰时段,反复的刹车起步操作,疲劳驾驶很可能引起误操作。
【午夜】凌晨1点至3点,驾驶员在生理上容易产生疲劳驾驶;
午夜车流量小,容易因道路空旷放松警惕,极易出现超速行驶,加上人体生理节律处于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的状态,这些都潜伏着交通安全隐患。
【气候】春夏两季是疲劳驾驶的高发期。
①由于气温提升,气候闷热,路面反光刺眼,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人容易产生疲倦感;
②如果驾驶室内相对气温较高,空间比较狭小,空气循环不畅,驾驶员休息不好更容易疲劳。
安全驾车别大意
①在平直的道路长时间驾车易使人产生疲劳感;
②而路况较差的道路行车,又因为体力、精力消耗过大而出现疲劳。
如何应对?
交巡警提醒
时值春季,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容易疲劳瞌睡,尤其是熬夜、加班的驾驶员更应该注意,要稍作休息再开车,或请亲戚朋友代驾,切勿疲劳驾驶,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来源/万州交巡警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