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生活

标题: 游罗田古镇 [打印本页]

作者: 周虹珲    时间: 2025-2-25 08:50
标题: 游罗田古镇
本帖最后由 周虹珲 于 2025-2-25 09:23 编辑

罗田,于我心中总能唤起深沉且久远的回忆,那些逝去的岁月,仍历历在目。

姐姐带我们从利川出发,经谋道镇,越铜锣关,穿用坪坝,而后抵达罗田古镇的马头场。
        
                          一

汽车行驶至大兴场前几百米处,一个岔路口赫然显现。从路口俯瞰,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有致,有的覆着大棚,有的栽着果树……

车缓缓沿左侧下行,一个小广场映入眼帘。不经意间,老表先兵见了我们示意下车。

我们拾级而上。广场开阔明朗,地面铺满麻条石,两旁的农居民房虽不高大,却十分精致,“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标识格外醒目

坐定后,先兵为我们斟上热茶,缓缓说道:“用坪坝的墓碑牌保存至今完好无损,清末民初建成的古墓群多达十二处,尤其是古墓群牌坊的石刻艺术独具特色,与当地的山水地名、镶嵌于其间的诗文词联融为一体。”

他说,用坪坝墓群中以向氏家族墓群最为精美显赫,向志扬夫妇合葬墓的牌坊雕刻尤为细腻完整。

墓建造于光绪 11 年(公元 1885 年),碑高 6.5 米,宽 5.7 米。牌坊两旁矗立望王柱,四周精雕细琢。

牌坊雕刻有“八仙过海”“桃园结义”“梁祝观景”等故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真让人难以置信,墓碑右上角雕刻的一枚“海螺”能吹出“呜呜”之声。

只可惜第一重碑坊己被损毁,现保存的只有第二重牌坊。

碑坊正面,雕刻有两副墓联:莲洞花开看世界,桃园人号小神仙;千寻岩写吉祥字,四面山包大小城。上方雕刻有“钟灵毓秀”“谐老处”字样。

背后有两联:清风明月山无价,桂子兰孙地有灵;潆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籍人。上面书写着“死则同穴”字样,牌坊上还有很多题刻,由于字迹风化脱落,辨认可能有误,现摘录于此,聊胜于无。

                          二

告别用坪坝,约十来分钟,我们便踏入了历史悠久的罗田古镇。

古镇的起源可追溯至明代。

据传,明末时有一座形似罗盘的大土包,其周围环绕着肥沃的良田,加之其地处川鄂两地的交通要道,故而得名“罗针田”,后简称罗田。

罗田曾是昔日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古道发源于万州溪口,途经走马、盐井沟等地后抵达罗田,再穿过湖北谋道延伸至利川。

四叔曾对我讲,那些“背二哥”和“马帮”们,肩扛背驮,翻山越岭,从溪口场出发,将长江沿岸的盐巴、布匹等运往湖北各地,又将山里的桐油、柑桔等背运出来。

“背背篓啰,嘿咗……”“背下山啰,嘿咗……”“看到屋哟,嘿咗……”“走得哭哟,嘿咗……”,他们那如山般的身影,迈着沉重的步伐,伴着高亢激昂的号子,将街上的青石板踩出了深深的凹痕。

                            三

我们踏上掩映于青山绿水间一条东西走向、布满青苔且呈“之”字形的石板路。

这街道,全长不过 390 米,由 1623 条青石镶嵌而成,最宽处也不过 5 米,最窄处仅有 3 米。

午后的老街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屋檐下,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头悠闲地躺在老旧的藤椅上,眯着眼睛打着拍子,自在地哼着小曲儿,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适与安宁。

夏天的夜晚,住户们把小饭桌摆到门口,大伙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食和清凉。若你要路过,便需侧身而行,否则,难免碰翻张家的小酒盅或是打翻李家的汤碗。

我们在街角的一家小店里选了一瓶清澈甘甜的矿泉水。

老板娘面容和善,热心地提醒我们,千万别忘了去探访那著名的普济桥哟。

她说这桥始建于道光十七年,是迄今为止万州境内最为古老的单孔石拱桥,跨越宽阔的百丈沟。

桥上,雕工精巧,石狮、石象以及蟠龙等图案栩栩如生,仿佛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古老的传奇。

                              四

关羽庙,亦称武圣宫,矗立在罗田镇老街中段,是民众为表达对关羽的崇敬与追思而精心营造的神圣之所,更是一处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精神寄托的广阔天地。

武圣宫遵循传统庙宇建筑风格,整体结构紧凑有致,依中轴线对称分布。

沿着一坡大梯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庙的大门,由石质门框构成的大门上镌刻着一副对联:“英雄几见称夫子,豪杰如斯乃圣人”。

前殿名曰“三祭店”,空间开阔敞亮。这里不但是供人喝茶闲聊、放松休憩的舒适场所,更是当地文人雅士纵谈古今的聚集之地。

而“禹王宫”内,端坐着威严毕现的龙王神像。每逢干旱少雨、土地干裂、农作物枯萎凋零的艰难时刻,心急如焚的百姓们便会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他们满怀虔诚之心,双手合十,恳切祈求龙王大发慈悲,降下润泽的甘霖。

正殿“万寿宫”,作为整个庙宇的核心区域,供奉着关羽塑像,氛围庄重肃穆,以供人们祭祀敬拜。

每至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以及元宵佳节等重要庆典之时,都会有源源不断、如潮水般的信众怀着满心的敬畏与期待接踵而至。他们虔诚地献上自己最真挚的祈愿与深深的敬意,祈求家人平安如意、无病无灾。

                           五

从百胜方向经郎家河来到场口,一座保存得极为完好的建于清代的石质公厕静静地矗立在字库塔旁,15.6平米,墙体由麻条石精心砌成,屋顶中间用条石起脊。

这文化遗存——俗称“老茅厕”历经百年风雨,却依然滴水不漏,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记得儿时每逢赶集之日,匆匆路过此地,我总要在此停留片刻。

那时的我满心只有对热闹集市的向往与好奇。未曾想到,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厕所,竟然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沉淀。

顺着石梯走十多米的水巷子有一“罗汉水井”,井边雕塑着一位大肚罗汉,他左手轻轻捧着一卷书,右手则悠闲地摇着扇子,稳稳地坐在龙腰之上,面带笑容,这一笑,竟已跨越了二百多年的时光。

龙口之中,一股清澈甘冽的泉水潺潺涌出,发出悦耳的声响。它不仅清澈透明,还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甘甜。无论是疲惫的游人,还是忙碌的农夫,只要在此喝上一口,都能感受到一股清新之意,仿佛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之消散。

                             六

一座巍峨耸立的塔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沿着街道徐缓前行,我们来到一个“十字路”口。

路口两侧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近古盛名文”“惜今人皆字”的字样。再向前信步十余米,便来到了塔楼的底部。

字库塔静静地矗立在小广场上,告示牌详尽地介绍了它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此塔建于光绪五年,由条石精心构筑而成,两侧镌刻着“红篇日月光”“科斗云霞焕”的对联。高达 9.7 米,整体呈青灰色调,为五层楼阁石结构,配有宝瓶顶。

二楼以上呈六角圆柱体,而底楼则为四方形柱体,中间有一个圆形洞口,乃是文人焚烧字纸的专用场所的投入口。

据民间资料显示,从宋代至清朝,罗田先后有21人考中进士,36人考中举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字是人们传承智慧、抒发情感的重要依托。一本书、一支笔、一页纸、一方砚台,都仿佛承载着古人的智慧结晶、文人的墨香飘逸以及无数动人的故事篇章。

罗田人深信,每个人写的字凝聚着精气神,不可随便处理,必须到塔里焚烧。

当熊熊烈火在字库塔中燃烧而起时,那些曾经陪伴着人们书写记录的物品,在火焰中缓缓化为灰烬,仿佛正在进行一场庄严而又神秘的仪式。

总而言之,字库塔承载着深厚丰饶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大的历史价值,它如同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古人的智慧光芒、文人的墨香韵味以及无数传奇的故事,成为连接过去与现代的坚实桥梁。

我站在镇头,闭上眼睛,罗田古镇,这位风姿绰约的女子,仿佛穿越时空静静地伫立在大山之畔,用她那历经数百年的温婉与柔情,向我们倾诉着往昔的点点滴滴。

我们一步步走向她,去贴近她斑驳的肌肤,去触摸她沉稳有力的脉搏,去近距离感受她那饱经风霜却依然动人的美丽。

                            七

汽车沿着蜿蜒起伏的马路缓缓上行。

枫香丫口的马路旁,“马头梯田”几个醒目的大字让我们停住了脚步。

我们踏上一块平坦的大岩石,仿佛置身于绝佳的观景平台。

放眼望去,由无数个精心打造的个体组成的近 50 平方公里的梯田,层层叠叠有序地铺展着,错落有致,波澜壮阔。

阳光下的梯田,水面闪烁着点点金光,与周围的绿树青山相互辉映,宛如大地的指纹,构成一幅绚烂多彩的田园画卷。

“马头场”,既非水中摇曳的“水马头”,亦非旱地昂首的“旱马头”,它有着足以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云阳梯田那绝世田园风光相媲美的独特景致。

几场轻柔细腻的春雨过后,田埂间渐渐盈满了水,农夫们早出晚归,他们或牵牛扶犁,或弯腰插秧。

阳光下,红墙蓝瓦的新民居错落有致,点缀着金黄色的田野。

春口水库和枫香丫水库镶嵌其间, 小寨、大寨和新寨在梯田的东、南、北紧密相依。

我们拿着手机不停地拍摄,一对小夫妻也来了,小女子跟我说,秋天的马头梯田别有一番韵味,一定要来看哟!

铭记于心,马头梯田,我定会再来的!

         周虹珲2025 年 3 月 利川火车站








欢迎光临 万州生活 (https://www.awanzho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