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万州老城清朝时是什么布局? 原来100多年前是这个样子的...
本帖最后由 圈姐 于 2019-3-11 11:04 编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是文化的土壤。万州,因为“万川毕汇”而得名,因为“万商云集”而闻名,因为“万客来游”而扬名。万州是一片有着深重历史文化笔墨的热土,它发展至今的历史文化值得所有热爱它的人细细品尝!
万州是重庆市管理单元最多、人口最多、移民任务最重的区县。
(清时期万县城区图,点击图片看大图)
(清时期云阳城区图,点击图片看大图)
万州区位于重庆东北部,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南连湖北,历为渝东北、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万州区境,秦属巴郡朐忍县。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分朐忍以西,置羊渠县,治所在今长滩镇,此为建县之始。建兴八年(230),改羊渠县为南浦县,县治移往齐岳山南。西魏废帝二年(553),改南浦县为鱼泉县,徙治苎溪河口北岸(今钟鼓楼街道)。北周时,于此地置万川郡,取蜀地万水皆汇于此之意。唐武德二年(619)置南浦州,八年州废,九年置浦州。贞观八年(634),改名万州。明洪武六年(1373),降万州为县,始名万县,隶夔州。此后,万县一名作为县名、专(地)区名、市名、区名,直到1998年改为万州区。其间,分别于民国十七年(1928)、民国三十八年两次分万县城区置万县市。1949年12月,县、市分置后,县城划为万县市,万县县治于1950年迁往沙河子。1992年,撤销万县地区、万县市(县级)、万县,改建为地级万县市,原万县市、万县所辖地域分别划入新建的龙宝、天城、五桥3个市辖区。1997年,撤万县市,设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和万县区。1998年,万县区更名为万州区,万县移民开发区更名为万州移民开发区。后因三峡工程建设,万州区政府驻地由长江北岸迁往长江南岸。
20世纪80年代万州城区
(上世纪80年代万州城区图,点击图片看大图)
1自南朝梁承圣二年(553)到1950年的近1 400年时间内,其治所在老县城未变。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始修城垣;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行扩建,城垣周长2.5千米,高约5米,有会江、会府、会省3门,后临江一带被大水冲塌;万历时始砌以砖石。清乾隆时改建为石城,并将城墙加高,于五十四年(1789),改题3门为朝阳、迎熏、瑶琨,别置小南门、小西门2门;嘉庆四年(1799)后,又在北城外修建炮台为重城,东、南、西三门各设瞧楼,这是万州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治城工程。
2民国初期,万县城区街道既狭且曲。民国十四年(1925)七月,万州正式开辟为商埠,城区进一步由东向西扩展。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万县设市,拆城垣,筑马路,建桥梁等,城市主要向苎溪河南岸和长江西岸南北推进,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四川省内重要的通商口岸和转口城市,时人称为“成渝万”,地位陡升。1948年,万县城区共有马路18条,总长约18千米。1949年12月,万县再次设市,城市扩充到长江两岸。1950年,万县市建城区面积3.55平方千米。1992年,城市建城区面积为7.9平方千米。
修建中的万安桥
西山公园
西山碑流杯池
白岩书院
万县第二女校,就是后来的万三中,背后是太白岩
万县市商埠全景(1)
万县市商埠全景(2)
环城路
万县市立图书馆
天仙桥“石琴响雪”
西山公园大门
万州桥,远处正在修建的万安桥依稀可见。
高笋塘
1909年万州百年老照片▼
局部细节可以一窥百年前万州城风貌
人们在江边洗衣服依稀可辨
给你身边的万州人都看看吧!关于老城的点点滴滴,你还记得多少呢?
来源: 勘测之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