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好寒潮健康防护,国家疾控局发布指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1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4:3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国家疾控局发布指南提醒公众做好寒潮健康防护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寒潮天气。哪些人群需重点防护?面对不同等级寒潮信号预警,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措施?13日,国家疾控局发布《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根据寒潮特点对不同重点人群提出防护建议,提醒公众做好针对性防护措施。

根据指南,寒潮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包括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而形成冻疮,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疼痛;易诱发气道痉挛、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还可能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图片来源:国家疾控局

哪些人群需重点防护?

根据指南,需要重点防护的人群主要有三类,包括敏感人群,如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户外作业人员,如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

面对不同寒潮预警信号等级,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按照《寒潮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寒潮预警信号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

针对蓝色、黄色预警信号,指南明确通用的防护建议有做好房屋保暖检查及保暖用品储备;关注病原体感染特别是经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体感染,及时接种疫苗;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适时通风换气;使用取暖设备时,避免发生烫伤和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出入温暖的室内时,注意温度的缓冲不宜忽冷忽热;外出时避免意外伤害及事故发生;避免进行剧烈的户外体力活动等。

针对橙色、红色预警信号,指南明确这两种信号下均不宜长时间户外逗留,要加强头部和胸腹部的保暖。

怎样处理失温症状?

若出现寒颤,及时测量体温,若出现体温低于35℃、虚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若无法就医,宜进入温暖的场所或躲避在防风挡雨的地方,减少热量散失。若衣物潮湿,需及时换上干燥衣物,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补充热饮(避免酒精及咖啡饮品)。

来源:新华视点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州生活 ( 渝ICP备1400494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26168492|渝公网安备 50010102000669号

GMT+8, 2024-6-3 18:32 , Processed in 0.07288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